秋晨的雾气还没来得及散开,细密的雨丝就飘了下来,落在玉米叶上发出 “簌簌” 的声响,像在不停催促着我们。我站在田埂上,脚下的泥土软得能陷进半只脚,地里积着的雨水,既映着灰蒙蒙的天,也映着父母满是焦急的脸。我拿出手机查看天气预报,未来几天依旧有雨,心里的担忧又重了几分。
昨天,收割机曾试着进地收玉米,可刚走了几米就陷进了泥里。轮子空转着,溅起的泥水把车身糊得满是褐色,最后只能悻悻地退了回去。地里的玉米要是再不收,穗子就会在秆上发芽,这一年的辛苦也就全白费了。
“把玉米掰下来,装麻袋里扛出去。” 父亲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,他望着连绵的玉米地,语气坚定。此时,露水早已打湿了他的衣襟,衣角沉甸甸地往下垂着。母亲在一旁没说话,双手开始飞快地掰着玉米,指甲缝里嵌满了玉米皮的纤维和泥土,可她的动作丝毫没有放慢。
我拿着两个空麻袋走进地里,泥水立刻漫过了鞋面,冰凉的触感顺着鞋底往上渗,冻得人脚指头发麻。玉米叶子上的水珠时不时滴在脖子里,凉得人一激灵,但我知道时间紧迫,手上的动作不敢有半点怠慢。刚掰满一麻袋,我试着往肩上扛,没想到袋子沉得超出想象,肩膀也随之传来一阵钝痛。
就在这时,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。我回头一看,是孩子抱着他的小塑料桶跑了过来。他的头发被雨水打湿,紧紧贴在额头上,裤子膝盖处沾满了泥污,可那双眼睛却亮得很,透着一股认真劲儿。看着他小小的身影在泥地里穿梭,努力地掰着玉米棒,我忽然觉得,这场艰难的抢收里,也藏着成长的温柔。
雨越下越密,我们的衣服早就被淋透了,紧紧贴在身上,又冷又沉。父亲的额头渗着汗珠,混着雨水一起往下流,可他只偶尔用袖子擦一下,就继续扛着麻袋往地头走,每一步都走得很稳。母亲的腰累得弯了下去,她就扶着身边的玉米秆,慢慢直起身,喘口气后又接着干。我跟在他们身后,每扛一趟,肩膀的痛感就加重一分,但看着父母还在坚持,看着孩子认真帮忙的模样,我咬了咬牙,转身又走进了地里。
天快黑的时候,最后一袋玉米终于被扛回了家。院子里,玉米堆成了一座小山,金黄的玉米穗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,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。我们坐在屋檐下,喝着热乎乎的水,看着彼此满身的泥污,忍不住都笑了起来。
我望着眼前的家人,再看看满院的玉米,心里暖暖的。这场雨,让今年的秋收变得格外艰难,可也正因如此,我更清楚地看清了家人之间最珍贵的羁绊 —— 是父母默默的付出,是孩子的懂事贴心,更是我们一起面对困难时的齐心协力。那些在泥水里的奔波,那些肩膀上的疼痛,在家人的陪伴与支撑下,都变成了值得珍藏的回忆。